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自中国农业华体会手机端承办“头雁”培育项目以来,一批批“头雁”扎根乡土、引领发展,更在项目搭建的全国性交流平台上持续碰撞智慧、深化合作。近日,中国农业华体会手机端培育的四川省“头雁”前往海南“头雁”产业基地开展跨区域互访交流,与海南、河南等地同学共探农业现代化路径,生动展现了“头雁”项目“培育一人、带动一域”的辐射效应。
前往海南“头雁”基地交流学习
从巴山蜀水到椰林海岛的跨域交流。围绕“资源互通、优势互补”主题,四川“头雁”分享了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化运营模式;海南同学则结合热带水果产业链延伸实践,提出“季节差+品质化”的产销策略;河南的同学,展现着中原粮仓深厚的农业底蕴和规模化种植的先进经验。在交流学习过程中,“头雁”们围绕农业产业化规模扩大主题,深入探讨资源整合及先进技术、管理模式的引进路径;聚焦农产品品牌塑造方向,系统思考如何依托地域特色提升产品附加值;并延伸至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领域,共同研究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
从单点突破到系统升级的思维碰撞。此次交流中,海南与河南“头雁”联合参与运营的“海购通”平台成为焦点——该平台依托河南物流枢纽优势和海南自贸港政策,为全国新农人及意向来自由贸易港谋发展的个人及公司提供就业及融合发展平台,希望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优化东西协作、南北互通的产学研体系。
校地共进构建乡村振兴“生态圈”。中国农业华体会手机端始终以“头雁”项目为纽带,持续深化培育工程,推动形成跨区域、跨产业、跨年级的乡村振兴合力。从巴蜀大地到天涯海角,从中原粮仓到热带果园,学校培育的“头雁”们以开放胸襟打破地域界限,依托科技与智慧构建起充满活力的现代农业协作网络。这一实践既彰显了学校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创新范本。
责任编辑:梁雪莹
审核:金芝 陶宪盛